近年来,门源县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按照省委“四地建设”、州委“243”发展格局战略部署,认真践行“两山”理论,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统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把牢生态保护红线,守住环境安全底线,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高站位部署坚决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入学习、高位部署、系统谋划,生态文明理念树得更牢。一是深学细悟强认识。坚持把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政策法规作为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各乡(镇)、各部门召开党委(组)会、中心组学习会的必修课,坚持读原文、悟原理,2024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县政府常务会共学习生态文明方面内容15次,县委常委会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事宜7次,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认识和战略定力。二是齐抓共管聚合力。深入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委员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工作领导小组、生态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形成了县委领导、政府负责、各乡镇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建章立制抓落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相继制定出台了《门源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和《门源县2023年非国有林生态保护补偿(地方公益林)项目实施方案》《门源县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相关方案,形成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巩固了全县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
全方位发力坚定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坚决捍卫生态环境“国之大者”,紧紧围绕打造成为“青海北部生态高地”这一目标,坚持保护和治理修复并重,不断筑牢生态文明屏障。一是擦亮保护底色。“河(湖)长制”“林(草)长制”“田长制”全域覆盖、全面见效,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2.6%,耕地保护任务61.9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5.18万亩,县域河湖资源、林草资源、耕地资源、野生动植物等得到有效保护;有序有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已完成84户安置房户型选定,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成功入选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推进“一治两创”工作,开展了“扮靓新门源,保障黄金季”城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二是修复筑牢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2024年完成国土绿化4553亩,甘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大通河流域青石嘴—浩门段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项目有序推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持续开展“清新空气”“碧水提质”“净土保卫”三大保卫战,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不断强化污染防治,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残膜回收率均达到86%以上,县域内河流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结果达标率为100%;扎实推进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三是整改守住底线。中央三轮环保督察42件信访全部办结,前两轮反馈的15项问题、省级例行督察14项问题、黄河流域全方位“体检”25项问题,2021至2023年警示片披露的20项问题全部完成销号,实现了清仓见底;28座小水电问题清理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受理环境信访案件63起,已全部办结,办结率为100%。
多维度转化坚持不懈发展生态经济。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生态经济发展,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作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着力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门源样板”。一是生态农牧业提质增效。持续巩固深化生态农牧业“九个一”配套工程成果,创建青稞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16万亩,建立青稞、油菜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2.05万亩,投资960万元推进门源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青稞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成功创建油菜青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门源小油菜籽成功入选中国农业品牌名录、2024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全州规模最大牛羊肉标准化屠宰场投入运营。二是生态旅游业提档升级。紧紧围绕“林海雪原”总体发展布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融合器”作用,新发展农(牧)家乐15家、露营基地5处,评定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3家,举办“冰雪丝路”岗什卡滑雪登山联赛,创新推出登山滑雪、冰雕展示、赛马骑行、飞行体验等特色项目,打响了青海冬季旅游“第一枪”;“金色门源 山水乡恋”寻味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花海秘境寻踪·照壁福地畅游”生态露营之旅上榜2024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名单,旅游市场服务力、承载力明显提升,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三是绿色工业提质增量。稳妥有序推进全县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实现煤炭行业绿色发展,宁缠第一煤矿、人头沟煤矿等4******有限公司铁迈煤矿达标州级“绿色矿山”,海鑫矿业入围“全国绿色矿山”名录。深入推进农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逐步形成了以食用植物油、青稞系列产品、牛羊肉制品、沙棘制品、蜂产品等为主的绿色现代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清洁能源产业助力工业转型升级,全县4家清洁能源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水力发电)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2%。工业节能降耗赋能持续推进,积极动员鼓励县域内重点工业企业认购绿证、购买绿电,合力推动全县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2024年,县内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签订绿电购买协议,为全县降低能耗指标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监制:朱景成